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信息化社会工作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探析

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为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也应顺势而为进行教学

一 引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社会服务与社会治理为社会工作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也应顺势而为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

习近平主席提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论述指明了教育信息化今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途径。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明确指出应加快高校教育信息化,将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应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重要任务”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通过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9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互联网+”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等领域健康发展,民政部制定了《“互联网+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以加快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社会组织、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募捐等工作深度融合,推动政务服务流程优化再造,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可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国家促进经济社会重要战略,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培养顺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潮流,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社会工作改革与创新顺应了时代要求,社会工作也面临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服务水平和成效的机遇,研究对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对信息化教学融入社会工作专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信息时代的社工培养需求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冲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时代的社工培养,不仅仅要求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学生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实务以及研究方法,具备从事社会工作实务所需要的能力,能批判性地分析、评估、发现、辨析社会工作中的现象与问题、综合利用知识与实践经验提出对策和建议,还需要有解决问题以及工具运用的能力,比如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从容应对。

社会工作是以理论学习为基础,实务技能为重点和目的的专业[1]。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不像西方社会那样经过长期的酝酿和积累,而是在各种必须的专业特质缺乏、政府主导、教育先行情况下的快速推进[2]。随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深入推进,不断出台的专业社会工作新政策,国家和各地方在不断大力建设社会工作的同时也产出了很多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度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每年培养近4万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同时,2019年我国约有50万人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增长率为25%。在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方面,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8.3万个社工专业岗位,比2017年增长3.7万个;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共计867个,较2017年增加了14.7%;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也在逐渐增长,2018年已有9793家。然而截止到2019年11月,《社工计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将需要145万名社会工作者”,目前只有50万个团队,人才缺口接近95万。社会工作者的教育保障和职业水平评价出现了更多新的更高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高校社工教育的本土性、专业性以及时代适应性。

三 当前信息化社会工作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社会工作正在走着高质量进阶式发展的道路[3]。社会工作在中国已有三十多年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84级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的联合培养,到1988年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直到2018年底统计的348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的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以及17个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点[4-5]。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6]。信息化社会工作的实践与创新在当前的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如下。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xjsyxxhzz.cn/qikandaodu/2021/0717/1815.html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路径分析
下一篇: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投稿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编辑部|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版面费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论文发表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