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栏[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收[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投[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征[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刊[06/29]
信息文明的本体论建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本体论”在哲学上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含义,对事物进行本体论研究的含义之一就是对事物的客观状况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研究,因此在本文中关于信息文明的本体论建构主要就是
“本体论”在哲学上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含义,对事物进行本体论研究的含义之一就是对事物的客观状况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研究,因此在本文中关于信息文明的本体论建构主要就是指构成信息文明的客观要素。
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将“信息文明”(information civilization)界定为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人类社会进步形态;它是由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种文明;更一般地说,它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经济为基础的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存在本质区别的文明,从而是超越了传统工业文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并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特定阶段。信息文明是文明的信息化的产物,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逻辑,其形成后主要的客观标志有:信息技术成为主导技术;信息生产力成为主导生产力;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占据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导地位,相应的制度变迁也随之发生。总之,它是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完成,标志着人类发展进入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一、信息文明形成的客观逻辑
信息文明不是人的主观随意的选择结果,而是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逻辑——例如,它的出现包含着信息演化的逻辑、技术演化的逻辑,以及发展方式演化的逻辑。第一,信息演化的逻辑:在社会生活和人类生存中,信息必然从次要地位上升为主要地位,从而呈现出信息价值不断提升的趋向。
信息自古就有,且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离不开信息,所以不仅在信息社会中处处有信息,“它同样遍布于我们祖先的世界中,不论是实实在在的花岗岩墓碑,还是隐隐约约的窃窃私语,到处都有它的身影”①詹姆斯·格雷克:《信息简史》,高博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年版,第9页。。但从总体上说,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远不及物质资源的重要性,物品获得的艰难使人的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消耗于“物质生产”的活动之中,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所从事的也都是物品的生产和再生产,即所谓的“物质性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和制造物质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物质生产领域所需的人力相对减少,越来越多的人转入“非物质生产”领域,或者说转入信息生产和服务领域。随着“物质短缺”的现象逐渐消逝,人的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精神生活乃至信息消费的比重和地位上升,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便不断增加;这种来自生活世界的信息地位的提升,使得信息的生产和消费在人类活动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从而以“信息”为核心需求的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就成了一种逻辑的必然。以前我们只是把“衣食住行”这些物质性的需求列为“生活必需品”,而今“网络”或“上网”、“连线”也成为了这样的必需品。围绕互联网而兴起的信息产业以及“内容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而在“衣食无忧”之后的“网上漫游”更成为了许多“网民”的关注焦点,“信息需求”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精力上的“第一位需求”——信息和网络在今天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为人所离不开的东西。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和生产活动中信息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得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品和消费品,成为最普遍的商品和最重要的资源,成为人类生存的中心议题,由此构成了信息文明的“信息本质”。
第二,技术演化的逻辑:信息技术必然取代质能转换技术成为社会的主导技术。
在工业文明时代,质能变换的技术占据支配地位;而在新的时代,这必然要演变为信息变换的技术占据支配地位。每一种文明形态都是建基于相关的技术水平之上的,农业文明(或称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主导技术是物质和能量变换的技术。当物质生产的技术水平较为低下时,提高这种技术的生产效率始终是发展技术的主导任务。其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工具”本身的质地,二是工具运转的动力。前者的目的是使工具变得更加坚固耐用,能从事更多的“造物”活动,具有更强大的变换人工物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材料技术”,它使得人类的技术形成了材料上的从石器到陶器、铜器、钢铁时代的发展。后者则是所谓的“能源技术”,其目的是使工具的运转可以脱离人力的直接推动,将巨大的自然力直接或间接用于推动工具的运转,形成克服人身限制的巨大动力,从而造就出更高的生产效率。它使得人类的技术形成了在能源上从人力(以及畜力)时代到蒸汽时代、电力时代、核能时代的发展。随着材料和动力技术的发展,对其加以控制的信息技术随即成为重要的问题,这种技术起初是由人直接担当,即人直接操作手工工具或在机器系统一旁直接进行操作活动,来控制工具的有序运动,形成合乎目的的造物结果。但随着机器运转速度的提高,以及控制的越来越复杂和快速,人的信息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及时和准确控制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自动控制”乃至“智能生产”的信息技术就成为了技术发展迫切要求的方面,这就是生产领域中工具技术发展的客观逻辑所决定的必然性:作为生产控制技术的信息技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信息技术在生产技术系统中的全面渗透(数字技术实现了对物质世界的全覆盖)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在生产能力中的核心地位,使得生产力成为一种“信息生产力”。从技术上说,它也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不解决它,生产能力和水平就不可能进一步提高。总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新的技术基础,从而整体性地改变了从生产力形态到经济形态的社会存在的所有方面;或者说,信息技术演化的逻辑,也就是信息化的扩展逻辑——从产品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到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构成了信息文明的“技术本质”。在这个意义上,信息文明就是信息技术使得世界被信息化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xjsyxxhzz.cn/qikandaodu/2020/1209/1041.html
上一篇:· 哲学专题讨论 ·
下一篇:“网络延展心灵”假说的哲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