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栏[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收[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投[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征[06/29]
- ·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刊[06/29]
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运行效度与提升路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综述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4.3%,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44亿。“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
一.综述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54.3%,在线教育的用户规模已达到1.44亿。“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战略上升至国家战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表示: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重要抓手。
对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21世纪初已为学者所关注,如张和生、李斌及张丹等基于当时互联网教学情况,明确指出相比传统课堂教学而言,网络化教学具有跨时空性、教学资源丰富、交互性强等优势,并提出基于网络环境下汉语教学网站设计、网络教师观念及技术要求、网络课件制作等方面的构想和思考[1]。自2012年至今,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更加迅猛,“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改称为“汉语国际教育”,“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平台亦应运而生。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的在线教学交互平台研究备受关注,如何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线学习平台的发展给汉语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平台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本文从“互联网+”视角下,审视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的现状及优势,剖析当前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的不足,进而探究汉语国际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问题,以寻求“互联网+”时代下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运行效度全面提升的路径。
二.“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的优势
1.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体系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教育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不断丰富和智能化技术环境,可以促进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融合,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相融合,形成融合性的教育服务体系。这样的汉语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配给制模式,汉语在线学习交互平台面向学校、各类机构和各国公民等各类主体,汇聚具有汉语文化学习的所有知识,供汉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去选择,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正是因为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参与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实践中,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不断开放创新,形成新的汉语教育服务体系。“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的应用价值不同于教育信息化起步阶段的技术取向,而是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汉语教学体系的变革[2]。
2.更能满足非常规汉语学习者的目标和需求。非常规汉语学习者一般汉语水平、学习需求不一,他们希望短期内能学会一些与职业相关的表达,例如购物、旅游等等,这一类型的汉语教学也被称为“专门用途汉语”。而传统课堂强调系统学习,不能满足“专门用途汉语”的学习需求。但互联网教学交互平台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与学生需求相契合,可通过搜索迅速获得相应资料,深受非常规汉语学习者的青睐。比如,通过在线平台联系教师在学习者期望的场合、时间学习。目前,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汉语在线教学交互平台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可以用目的语聊天,也可以辅助作业等。在互联网环境下,汉语学习活动是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式进行的,因为在线平台可以解决个别化、个性化、因材施教等问题[3]。
3.大大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汉语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令学习者接触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并用汉语交流、阅读中文报道,以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有助于我国树立良好的的国际形象,并最终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所具有的开放性、融合性以及社会性,能促使其在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上进行汉语教学,进而传播中华文化。汉语学习附带的文化传播更润物细无声,不易引发学习者的抵触情绪,而汉语在线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在学校教育之后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通过延续学生的汉语学习,增进其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提高了汉语学习的普及性[4]。
三.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学科建设的日益成熟,汉语国际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但无论在教育体系还是整体事业发展,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在线平台都存在不少未尽如人意之处。
文章来源:《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网址: http://www.xxjsyxxhzz.cn/qikandaodu/2020/0726/441.html
上一篇:打造信息化课堂,实现文化产业嫁接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中职物理教学的融合